
国货美妆上市公司的top4排位或将发生变化炒股杠杆怎么弄,第二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根据3月20日上美股份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2.1%达到67.93亿元;毛利51.09亿元,同比增长69.2%;主品牌韩束同比大涨80.9%,达55.91亿元。 
从近期公布的业绩看,四大国货美妆上市公司表现逐渐分化。珀莱雅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已逼近70亿元,提前锁定龙头地位。上海家化全年收入56.79亿元,营收、净利润双降。贝泰妮在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刚迈过40亿元,增速放缓,全年收入或不及2023年的55.22亿元。它的最终业绩也将决定第三名花落谁家。 经历美妆消费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行业已来到存量竞争时代,怎样强化细分赛道寻找新增长点,应对包括价格、渠道、研发、出海布局等一系列挑战,将决定这些本土品牌的份额发展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不过中国本土品牌的销售额呈现逆势上扬的势态,据青眼情报数据,2024年中国化妆品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46%。 化妆师品牌是好选择吗 美妆公司毛戈平于去年底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也带来了新的讨论:化妆师品牌是彩妆领域的一门好生意吗? 
从1998年创立同名品牌,到2003年在上海港汇恒隆设立柜台,从2016年谋求上市,到2024年梦圆港股,毛戈平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其高度依赖个人IP和缺乏商业护城河有关。 如果没有成熟的商业化背书,仅仅靠个人光环支撑,已经很难撬动见多识广的美妆用户。后来居上的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因为营销费用远超研发费用,被频频诟病导致口碑滑坡。而从更早创业的海外化妆师来看,品牌在小范围内拥有一定影响力后,如果想要走向大众化市场,最终几乎只能寻求与大型美妆公司合作,欧莱雅集团的植村秀、雅诗兰黛集团的芭比波朗、资生堂集团的纳斯等都是如此。 
上美在本次年报中透露,即将推出与化妆师春楠共同设立的彩妆品牌NAN Beauty。春楠是国内知名化妆师,与诸多艺人明星、时尚杂志有过合作。在此之前,本土美妆企业加化妆师的组合,已有珀莱雅集团与唐毅共创彩棠的先例。这个2014年创立的彩妆品牌,在2019年被珀莱雅集团收购后驶上快车道,2023年营收首次进入10亿元阵营。在彩棠天猫旗舰店,售价一两百元的修容盘、妆前乳、遮瑕盘、粉底液等明星单品都已售超30万件。 想要从小品牌成长为中型品牌,抱团取暖是双赢做法——大公司的渠道共享、研发倾斜、营销助力,能让小品牌在短期内提升曝光度,甚至跃升一个层级;而小品牌所积累的新品打法、社群维护,也将帮助大公司布局年轻市场,拥抱新一代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当红明星化妆师Charlotte Tilbury在将同名品牌出售给西班牙美妆巨头普伊格(Puig)后,品牌净收入增长三倍多,并于去年上半年推出首个香水系列。得益于良好业绩推动,普伊格宣布将于2031年全面收购该品牌。 扩展彩妆、香水等系列 一个主品牌+多品牌裂变的模式,已成为头部上市公司的常规布局,它们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加入了香氛、洗护、彩妆、男士等系列,试图撑起更大的增量市场。 美妆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认为,国货头部企业总体上还是单个起家品牌占据营收大头,这也是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的明显差距之一。“国货美妆企业最大的突破点,并非上线更多的品类和品牌,而是给多品牌拓展提供‘最合适的组织机制’,采取更具创新和竞争力的‘投资共创机制’,也许是最符合未来商业环境的选择。” 国家药监局资料显示,新年初始,珀莱雅备案4款气垫粉底液。韩束则在妇女节期间推出粉饼和气垫,预计于今年底发布香水系列。 
相对强调“长期主义”的护肤品,更快迭代、购买频次更高的彩妆和香水产品,依然处于投资的“热风口”,且利润更高。目前以护肤品为主要营收来源的本土大牌,如珀莱雅、韩束、佰草集、自然堂等,均未在彩妆赛道推出现象级的明星单品,这也意味着它们可能在下一阶段获得可观的增长。 上美股份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在年初表示:2025年上美将冲刺100亿元营收目标。在年报中,除了预告NAN Beauty,它也多次提及彩妆业务:去年主品牌韩束推出彩妆系列;母婴护理品牌红色小象共售出40万件儿童彩妆产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为去年中国儿童彩妆线上销量第一。 而相比可玩性更高的彩妆,香水香氛呈现出个人化的品牌认同,依靠内在文化和香调塑造,需与原有的主线业务相辅相成。国际大牌往往授权给美妆巨头经营,比如欧莱雅集团的圣罗兰、阿玛尼、华伦天奴,科蒂集团的古驰、博柏利等。本土企业如果采用主品牌试水,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容易陷入价格战,因为调性和定位的打造并非朝夕完成——不能掌握香精原料、调香师话语权,就无从谈起产品附加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沈晴 生活美学+ 相关阅读 发布会纪要丨打击惩治操纵市场类违法行为,加力对大股东等“关键少数”追责力度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 272 02-21 17:34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4万亿元创新高 中期分红家数金额倍增沪深上市公司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约2.4万亿元,家数、金额较2023年全年分别增加11.7%、14.7%。 29 01-24 15:34 33年老药企虚构利润6.95亿!普利制药退市无可避免难以想象,这样一家有过辉煌过往的药企,其财务造假丑闻的落地成了2025年医药板块的第一个惊雷,300630这一串代码也成了一众投资者的噩梦。 185 01-21 10:05 大股东主动送钱1.8亿,ST西发预重整能否成行?距离预重整到期日仅剩10天,ST西发忽然被大股东“输血” 63 01-16 19:09 贵州: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做大做优做强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延期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炒股杠杆怎么弄。 25 01-15 17: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